wenzhang
   
当前位置: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 外语学院课程
中国:另一扇探索之窗——一位非洲作家的中国印象

发布时间: [] [] [] [更大]
中国:另一扇探索之窗
 ——一位非洲作家的中国印象
 
刘艳青
 
    中国与非洲远隔千山万水,双方在各方面也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不过,在尼日利亚剧作家费米•奥索菲桑(Femi Osofisan)眼中,它们之间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快速的现代化以及它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一向以关照和批判社会现实为创作主题的奥索菲桑希望以此出发写一个剧本或者一本诗集,来反映中国人和非洲人的共同关切以及人类在新千年中遭遇的困惑。
 
    费米•奥索菲桑是非洲戏剧界一个响亮的名字。作为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University of Ibadan)的戏剧教授,他迄今为止已经创作了50多部戏剧并身兼导演、演员、剧院负责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如今在尼日利亚演出最多、最为人们熟知的戏剧作品都出自这位活跃的戏剧家之手。
 
    2011年6月份奥索菲桑教授应北京大学之邀来中国讲学。短短三周的时间里,中国人对于非洲的友好和热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曾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多所大学有过教学经历的奥索菲桑教授来说,中国为他打开了另一扇探索之窗,在向中国学生和同行介绍非洲文学的同时,他也亲身感受到中国古老的文明和迈向现代化的快速脚步。
 
交流,也是合作
 
    奥索菲桑教授在华期间,北大亚非系非洲文学专业的研三学生程莹作为全程陪同和翻译之一,参与了他全部的讲座与交流活动。程莹告诉我们,奥索菲桑教授此次来华的讲座大都结合自己50余部剧本的创作、以及在世界各地的导演经历展开,听众可以从中了解到诸多当代非洲戏剧的特点与动向。在她看来,注重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是非洲文学的特点之一,而奥索菲桑就是这样一位戏剧家,在他充满了经验、想象和实验性的作品中展现着非洲乃至当代人类生存的困境。“对他的戏剧的关注,一定可以为中国当代戏剧提供参考”,这位醉心于非洲文学并致力于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中国学生这样说道。
 
    奥索菲桑教授在讲学过程中通过与中国学生、学者、作家的交流也在不断加深对于中国的了解。他告诉《中国与非洲》的记者,中国之行对他来说也是一次合作的过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自己也要抓住这个机会来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教学之余,奥索菲桑教授还参观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古迹。程莹告诉我们,在参观中,每每看到怡人的景致,甚至在轻松愉悦的宴会上,奥索菲桑教授都会动情地唱起约鲁巴语的歌谣,随时随地地与同行的人分享他在中国所感受到的文化震撼。
 
    愉快的访问总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奥索菲桑教授回国时还特地买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书,希望能够尽快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缺陷。
 
是结束,也是开始
 
    此次邀请奥索菲桑教授来华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主任魏丽明教授告诉《中国与非洲》记者,这次的邀请只是一个起点,希望未来三年内能够继续邀请奥索菲桑教授来为中国学生开设非洲文学的相关课程,目的是促进北大乃至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传达时下国际非洲文学研究学界的最新进展,培养国内非洲文学的研究力量。在奥索菲桑教授看来,这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绝好机会,他也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
 
    虽然尚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奥索菲桑教授在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知音,中国作家刘震云已经成为他的朋友,北大亚非系也已有学者在撰写有关他的戏剧创作的学术论文。另外,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世界文学》(中国文艺界专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期刊,创办于1953年)的主编余中先近日告诉《中国与非洲》的记者,在魏丽明教授的推荐下,《世界文学》目前正在考虑将奥索菲桑教授的剧本《埃苏和流浪歌手》(Esu and the Vagabond Minstrels)译介给中国读者,目前已经有一个备选的译本。相信对于奥索菲桑教授来说,这些都是他中国之行最好的礼物,也是他中国情缘的开始!
 
查看相关链接
http://www.chinafrica.cn/chinese/abc/txt/2011-11/23/content_413281.htm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4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