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zhang
   
当前位置: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 中心新闻
青年 未来:非洲文化校园行

发布时间: [] [] [] [更大]

20121021日,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与北京周报社共同举办的“2012非洲文化聚焦”之校园行—北京大学站活动拉开帷幕,这也标志着为期一周的“非洲文化周”正式启动。        1021日上午,“2012非洲文化聚焦”之校园行—北京大学站活动开幕式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主持。南非驻华大使兰加博士、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赵海生、中联部非洲局局长钟伟云、北京周报社社长王刚毅分别致辞。        21日下午,“中非青年交流研讨会”在国际关系学院C105室举行。研讨会议题为“青年在中非关系中的作用”。研讨会由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方主持,多位嘉宾、来自北京多所高校的师生和非洲留学生共50余人参与研讨。 研讨会上,中联部非洲局东非处处长刘延福首先发言,他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中非青年交往的现状,同时向大家介绍了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的情况。他认为,中非关系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非间官方和民间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中非青年之间的友谊。据刘处长介绍,近年来中国青年组织邀请了五百余名非洲青年访华、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也向非洲派遣了三百余名青年志愿者,涉及多个领域、多项内容。同时,非洲人才计划也正在开展,在三年间将提供近两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鼓励非洲留学生来华学习。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已经开展两届,为中非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深度交流提供了平台,为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搭设了桥梁。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已经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以服务中非大局,传承中非友谊,促进中非务实工作。 在刘处长的发言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周玉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从非洲青年潮的角度出发,认为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迎合了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但他同时也指出,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目前的主要对象为精英,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论坛应采取适当举措,扩大参与度,更加全面地促进非洲青年的成长。 著名非洲文化人士捷盖第二个发言。捷盖的中文非常流利,他在自我介绍中风趣幽默的语言博得了大家的掌声。他以自己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独特经验和视角,向大家展示了文化融入的秘籍:心态。捷盖用亲身经历说明,想要了解一种文化,必须要学习这种文化对应的语言。要学习语言,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放低心态,融入到这种文化之中去。文化具有传承性、独特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不应当以自己的文化与惯性来评判另一种文化。他还提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种文化试图融入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也是该种文化被审视、被认知的过程。青年应当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非洲研究中心中心副主任林丰民教授对捷盖进行点评,林教授对阿拉伯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曾在中国驻埃及使馆工作,对文化融入也有着深刻的见解。他从自己在埃及进行非洲留学生工作的实际经历,再度肯定了心态的作用。 第三位进行发言的是南非籍华人企业家刘翔宇。他1999年赴南非求学,获得学位后在南非工作并获得了南非国籍。刘翔宇先生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介绍了在南非办企业中取得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感觉到,现在的一些年轻人略显浮躁。然而,在工作中,只有以一种谦虚的心态去学习、去进步,才能真正在工作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外经贸大学黄慧博士进行点评,她认为中国企业家在非洲的表现中,我们能够看到中非经贸合作未来的希望。同时,在中国企业进入非洲的过程中,应当秉持求同存异的心态,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在非洲的企业,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因此,如何继续加深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如何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促进非洲当地的发展、增强当地民众的福利,应当是当下的中国企业应当去思考的。 在随后进行的互动环节中,在场的观众与发言人进行了深入、热烈的交流。茶歇过后,下半场研讨会开始。 北京周报《中国与非洲》编辑刘薇女士在下半场的研讨会中率先发言,她从一个青年媒体人的角度对中非青年之间的交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薇女士主要从事与文化交流相关的工作,她在发言中提出了近年来中非关系的转型。中非间的关系目前正有向以利益关系为主的倾向转变,但我们更应当重视的是中非之间的感情关系。她与大家分享了多个自己在非洲进行采访过程中的实例,印证了中非之间感情关系的深厚。北京大学非洲留学生联谊会秘书长伊美娜对这一题目有一定研究,她结合自己在非和来华的经历,就中非之间的友谊发表了看法,并对在中国学习期间中国师生向她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 摩洛哥留学生李杉博士的发言以机制建设为视角,评述了青年合作在中非关系中的作用。他提出,中非民间合作的历史渊源十分悠久,但西方殖民非洲的历史切断了中非的交往,因此中非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民间合作的缺乏。中非青年合作机制的建设,有助于填补这一空白。作为北京大学非洲留学生联谊会的成员,他将联谊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概括为“北大模式”,并希望这一模式得到推广。北京交通大学朱衡君教授对李杉博士的发言进行点评。朱衡君教授曾多年从事与非洲留学生相关的工作,对非洲有着深厚的了解。朱教授对李杉博士的发言予以高度评价,赞赏了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视野跨度,并希望在将来能够出现更多的平台,促进中非青年之间的直接交流。 最后一位进行发言的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黄立志。她基于自己大量的调查研究,阐发了关于中国赴非青年志愿者的思考。虽然主管者和参与者都高度肯定了这一活动的意义,但非洲国家也提出了现行的志愿者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黄立志博士从志愿者定位、服务情况、资金来源和服务氛围等四个层面指出了中国赴非青年志愿者的瓶颈,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愿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王筱稚同学作为赴非志愿者,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热烈的讨论与互动之后,本次中非青年交流研讨会圆满结束。然而,中非青年的交流不会停止。在这次会议上,多位中非青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在接下来的一周中,围绕着“中非文化交流”的一系列活动也将陆续展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非青年的相互了解和深入交流,中非关系也将继续稳步发展。

中心主任李安山主持开幕式

非洲留学生观看摄影展

中非青年热情交流

中非青年交流研讨会

研讨会上的热烈讨论

与会人员合影

(部分图片由北京周报社提供)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4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