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zhang
   
当前位置: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 观点荟萃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非学者共同驳斥“新殖民主义”谬论

发布时间: [] [] [] [更大]

中非学者共同驳斥“新殖民主义”谬论

中非之间不存在任何殖民关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420期,实习记者 毛莉) 


【核心提示】“新殖民主义”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的歪曲,事实上,中国秉持了与西方不同的对非政策——双赢合作,与中国的双赢合作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3月26—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将在南非德班举行。
近年来,“非洲热”持续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而中非关系又是备受瞩目的话题。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祖马时表示,非洲是充满希望的大陆,非洲的发展符合时代潮流,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西方学界有关中非关系的讨论急剧升温,中非合作“新殖民主义”论引起了中非学界的强烈关注,中国学者对此展开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反驳。那么,中国和非洲学者如何看待“中国新殖民主义”论?围绕这一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非洲学者和研究非洲问题的中国学者。


 
西方国家没有真正帮助非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永蓬向记者介绍,新殖民主义指在旧殖民体系瓦解和非殖民化运动取得成功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涉、控制和掠夺的政策及其活动。新殖民主义不同于赤裸裸的旧殖民主义,它表面上承认国家主权的独立自主,实际上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间接方式来实现对他国的控制。非洲国家是新殖民主义的直接受害者,西方发达国家打着“无偿援助”和“友好合作”的旗号,通过不平等的贸易手段、跨国公司等攫取非洲国家的资源,控制非洲国家的经济命脉,以至于非洲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战略几乎全部根据西方的标准制定。
目前正在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的刚果(金)学者龙刚说,在旧殖民体系瓦解之后,西方国家利用外交及军事压力、经济援助、人道主义干涉等手段,企图维护他们在非洲的特权。但非洲国家逐渐意识到,非洲的发展决不能仅依靠西方国家。与西方跨国公司的合作并没有使非洲获利,西方国家不仅没有真正向非洲提供帮助,反而依赖非洲的资源。
 


“新殖民主义”是对中国形象的歪曲


近年来,“新殖民主义”这顶西方国家的帽子为何被扣在中国的头上?南苏丹朱巴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大卫·乌多非亚对记者表示,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西方国家感到他们在非洲的既得利益受到了威胁和挑战。
西方国家把“新殖民主义”的说法加诸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挑拨非洲与中国的关系。“中非之间不存在任何殖民关系。”乌多非亚旗帜鲜明地驳斥了中非合作“新殖民主义”论,“大多数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和学者非常支持中国在非洲进行投资”。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安东尼告诉记者:“把当前中国在非洲从事的经济活动与西方国家殖民时期的所作所为相提并论,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看都是错误的。”
龙刚认为,中国和非洲国家具有相似的国情,曾经都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都有和殖民主义作斗争的历史,中国不可能走一条自己曾经反对过的道路。并且,非洲国家应该向中国学习如何走出殖民阴影。龙刚说:“时至今日,很多非洲国家仍然深受原宗主国的影响,大多数非洲人认为放弃殖民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是极其困难的。例如,刚果(金)现在依然沿用比利时殖民时期的一些法律。反观中国,早已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大国,这是值得非洲国家学习的。”龙刚表示,“新殖民主义”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的歪曲,事实上,中国秉持了与西方不同的对非政策——双赢合作,与中国的双赢合作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中非经贸合作已经成为带动非洲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外部力量。”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用数据为龙刚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刘鸿武向记者介绍,从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创立以来,非洲经济保持着年均增长5%—6%的强劲势头。这是非洲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最稳定、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国际上普遍认为,非洲能够在2000年以来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非洲经济逐渐摆脱了对西方国家的依附,转而与中国及其他新兴国家建立了南南合作机制。


 
夯实合作基础 破除西方话语霸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目前大多数非洲学者对中非合作持理性、积极态度,少有附和中非合作“新殖民主义”论者,但这一论调在非洲还有一定影响力。非洲学者关于中国是否为“新殖民者”的争论依然不时见诸当地媒体。
如何进一步化解“中国新殖民主义”谬论在非洲的影响?安东尼认为,中非应夯实双方的合作基础,除了继承中非已有的合作形式之外,还应该增加新的合作内容,在农业、教育、医疗、环境、生态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有中国学者认为,非洲虽然需要中国的投资,但在文化和价值观上更容易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中国需要在世界范围的非洲研究舞台上掌握更多话语权。
刘鸿武认为,近代以来,西方建构起了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性话语体系,并凭借其暂时领先的政治经济力量,想把这些西方经验塑造成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应该遵循的所谓“普世主义”原则。这一西方中心的话语体系既维护着西方的传统利益,也成为抑制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巨大障碍。刘鸿武表示,如果不破除西方话语霸权,中国当代发展模式的合理正当性就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对此,中国应积极推进学术“走出去”战略,加强与非洲学界、智库的沟通联系,共同总结当代中非合作的丰富实践,提炼出足以支持亚非国家现代复兴与发展的思想话语与知识形态,这是当下中国学术界面临的历史任务。


 
原文链接:http://www.csstoday.net/Item/51027.aspx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4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