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zhang
   
当前位置: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 观点荟萃
林丰民教授学术成果

发布时间: [] [] [] [更大]

学术性论文

1.   《埃及现代小说的巨大成就》,载《阿拉伯世界》1989年第3期。

2.   《从司马相如与马鲁夫的故事看中阿古代社会的平民意识——〈一千零一夜〉与〈前汉演义〉之人物性格比较》,载《阿拉伯世界》,1992年第2期。

3.   《纪伯伦与闻一多——浪漫主义为主的创作倾向》,载《东方研究》,蓝天出版社,1993年。

4.   《纪伯伦与闻一多创作的主旋律:爱、美与死》,《国外文学》,1993年第3期。(1995年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青年优秀论文奖。)

5.   《<瓦德·哈米德棕榈树>文本分析》,载《国外文学》1995年第3期。

6.   《纪伯伦与闻一多:从调色板到文学殿堂》,载1995年《北京大学学报·外语语言文学专刊》。

7.   《进退之间——西方出兵海湾期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两难境地》,载《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6年第4期。

8.   《冰心“爱的哲学”与纪伯伦爱的主题》,载1996年《爱心》杂志第四卷第十三、十四期。

9.   《女性·存在·写作——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诗解读》,载《国外文学》1996年第4期。

10.  《阿拉伯现代诗学的阶段性发展》,载1996年《北京大学学报·外语语言文学专刊》。

11.  《进退之间——西方出兵海湾期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两难境地》,载《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6年第4期。修改稿载《海湾战争中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东方研究》,蓝天出版社,1998年。

12.  《盛世酒诗人艾布·努瓦斯与李白》,载《东方论坛》1997年第1期。

13.  (阿拉伯文)《苏阿德·萨巴赫及其诗歌在中国》,载科威特《祖国报》,(1997年5月29日)。

14.  (阿拉伯文)《香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载科威特《政治报》,(1997年6月19日)。

15.  《亵神、寻神与科学精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作品解读》,载《东方研究·百年校庆论文集》,蓝天出版社,1998年。

16.  《哈黛·萨曼的女性主义思考:“从女人中解放出来”》,载《国外文学》1998年第2期。

17.  《<一千零一夜>的魔幻现实主义观照》,载《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全文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

18.  《诗人与学者的情怀——访科威特公主诗人苏阿德·萨巴赫》,载《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第4期。

19.  《近现代中国海外文学与阿拉伯旅美文学的成因比较》,载1998年《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

20.  《欧美文化市场对阿拉伯文学的消费》,《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9期。

21.  《阿拉伯现当代文学中的东西方文化问题》,《东方论坛》,1999年第2期。

22.  《苏阿德·萨巴赫:私人性话语和宏大叙事的交叉层叠——阿拉伯妇女写作策略的一个典型》,《国外文学》,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1期。

23.  《后现代主义的意义匮乏与东西方宗教意识的苏醒》,《东方研究》,蓝天出版社,1999年。

24.  《阿拉伯的女性话语与妇女写作——兼论其与西方妇女文学观的异同》,《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5期。

25.  《格巴尼的诗歌创作:性与政治》,《国外文学》,2000年第4期。

26.  《略论阿拉伯传统音乐与沙漠地理环境的关系》,《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

27. 《苏阿德·萨巴赫的诗学见解》,《东方研究》(2000年论文集),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4月。

28.  ???? ?????? ?????? ?????? ?????? ??????? ???? ??????? ?????? ?????? 2001? ?????54(《透视苏阿德·萨巴赫诗歌的女性话语与妇女写作》,载阿拉伯文刊物《阿拉伯作家》杂志2001年总第54期。)

29.  《阿拉伯文学: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阿拉伯世界》2002年第1期,修改稿载《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标题为《阿拉伯文学:全球化语境中的机遇与挑战》,约9.5千字。

30.  《惠特曼与阿拉伯旅美诗人纪伯伦》,《阿拉伯世界》2002年第2期,8千字。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1期,第53~56页。

31.  《中东民族主义在阿拉伯文学中的表现》,《亚洲论坛》,2002年第2期,14千字。

32.  《恐怖主义与极端思想对阿拉伯文学的冲击》,《中华读书报》,2002年10月9日,第23版,约7千字。原载《东方学研究通讯》(911专刊),2002年4月,约11000字。

33.  《阿拉伯现代文学中的“他者”眼光》,《东方研究(二OO一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11月,第66-82页,约12千字。

34.  《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国外文学》,2002年第4期,12千字。原载《东方文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2期,题为《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

35.  《阿拉伯作家的洋人情结与诺贝尔文学奖情结》,载《东方新月论坛》(2002),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3月,97-108页,约7000字。

36.  《陶菲格·哈基姆〈洞中人〉的时间哲学》,载《东方新月论坛》(2002),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3月,109-118页,约7000字。

37.  《伊拉克:冲突下的暴力文化?》,《书城》,2003年第3期,第39-42页,约6600字。

38.  《社会主义思潮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长江学术》第四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第130-138页,约13000字。

39.  《叙利亚诗人格巴尼的“女性共和国”》,《东方研究》(2002-2003),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7月,212-226页,约11500字。

40.  《走进苏菲神秘主义的世界》,《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第1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约9500字。

41.  《神秘面纱后面的真实》,《读书》2003年第11期,第78-87页,约9300字。

42.  《阿拉伯现代文学对现代伊斯兰主义的表现》,《东方论坛》,2004年第1期,63-66页,约8000字。

43.  《<一千零一夜>中的东方形象与对他者的想象》,《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44.     《塔哈·侯赛因的“他者”眼光》,《东方新月论坛》,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7月。

45.     《他者视角的苏丹小说〈迁徙北方的季节〉》,《东方新月论坛》,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7月。

46.     《阿拉伯现当代作家的后殖民创作倾向》,《国外文学》,2004年第2期,约14000字,第13-21页。

47.  林丰民、史月:《东方学家对阿拉伯伊斯兰形象的塑造》,载《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中文版)》,译林出版社,2004年。

48.     《阿拉伯网络媒体中的新蒙古人形象及其成因》(第一作者),载北京大学《蒙古学论丛》第二卷(《奶茶与咖啡——东西方文化对话语境下的蒙古文学与比较文学》民族出版社,2005年,约7000字。

49.     《中东民族主义在阿拉伯现代诗歌中的表现》,《东方论坛》2006年第4期,第49-57页,约16千字。

50.     《阿拉伯世界的汉语教学》,载安惠侯等主编《丝路新韵:新中国和阿拉伯国家50年外交历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9月。252-266页。约13千字。

51.      “Walt Whitman and Arabic Immigrant Poet Gibran Khalil Gibran”, in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Vol.2 No.3 March 2006.

52.     《菩萨、老子和耶稣的面孔》,2006年第12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3.     《生命中无法承受的腐败》,《读书》,2008年第7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4.     《穆巴拉克的中国缘》,林建华主编:《语音绕园:外国政要北大讲演录(1998-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4800字。

55.     《论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思潮》,《东方论坛》2008年第4期,第28-35页。约15千字。

56.     《<海湾之鹰>:传记文学与国家历史的融合》,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第6期。该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心署名)

57.     《杰马勒·黑塔尼对埃及政治的讽喻》,《外国文学动态》2011年第2期,第4-6页。

58.     《苏丹的过去和现在》,《回族文学》,2011年第1期。

59.     《伊斯兰恐惧症”与“欧拉伯”未来想象》,载《世界知识》2011年19期。

60.     《马哈福兹:开罗街区与胡同的悲剧》,《东方文学研究集刊》(6:《东方文学研究:文本解读与跨文化比较》),山西出版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中心署名)

61.     《中东研究的立场问题》,《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1期。

62.     《乔治·宰丹的历史小说对伊斯兰价值的表现》,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第3期。(中心署名)

63.     《中国的阿拉伯文学研究:从中国边缘到阿拉伯中心》(?????? ???????? ?? ????? ??????: ?? ???? ????? ??? ??? ?????),载黎巴嫩《女学者》第15集(Bahithat, Volume XV 2011-2012,Marginalization in Arab Societies :Hindrance and Spur ? 2011-2012? ??????? ?? ???????? ??????? ???? ???????XV??????  ),192-202页。

64.     《传记文学与国家历史的融合——一苏阿德·萨巴赫的<海湾之鹰>为例》,载《东方作家传记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74-80页。

65.     《马哈福兹:书写埃及转型时代》,《半月谈内部版》,2013年第5期。

66.     《阿拉伯地区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区域色彩》,黎跃进主编:《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第六章第二节),昆仑出版社,2014年1月,第603-622页。Regional Color of Modern Arab Nationalist Literature, in LI Yuejin ed., Studies on Ideological Trends of Eastern Nationalist Literature, Beijing:Kunlun Press, Jan. 2014.

67.     《阿拉伯诗歌的现代转型》,载(曾琼、曾庆盈主编:《认识“东方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265-280页。(中心署名)“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Arab Poetry”, in ZENG Qiong & Zeng Qingying ed., Understanding of Orientalism,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May 2014.

68.  《欧洲妖魔化的伊斯兰形象》,《读书》2014年第7期。(CSCI核心期刊)“Demonized Islamic Images in Europe”[J], Readings, 2014,(7).

69.     《外国文学流派研究六十年》(第二作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五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Studies on Foreign Literary Schools Since 60 Year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World Literature, The Fifth Issue, Sept. 2014.

70.     《阿拉伯电影: 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东方学刊》2014,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00-119页。(中心署名) “Arab Film from Colonialism to Post Colonialism”, in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The first Issue, Dec. 2014.

71.     《公平正义与社会秩序的重构:重新解读马哈福兹的<我们街区的孩子们>等小说》,《国外文学》2014年第4期。CSSCI期刊,中心署名。

72.     Juha wa al-Afadi: Shakhasuiyeh ‘an Tariq Xinjiang ila ’Anha’ as-Suin (《朱哈与阿凡提:一个通过新疆传到中国各地的阿拉伯形象》),阿联酋Al Mesbar, 2015年第9期,191-212页。 ??? ????????: ????? ?? ???? ??????? ??? ????? ??????  ??????? ????????? ?? ?????? ???? ??????? ???????? ???????? ?????? 2015? ????? 105.

 

著作:

1. 《为爱而歌——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6月。

2. 《文化转型中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单独完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中国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比较研究》(第一作者),昆仑出版社,2011年1月。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4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