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zhang
   
当前位置: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 活动通告
【09.30】Richard Carey: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s in the 21st century

发布时间: [] [] [] [更大]

 

 

 

9月30日,前任OCED发展研究主任Richard Carey做客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发表题为“China as a new architect in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ystem."的演讲,取得了圆满成功。 Richard Carey教授在发表演讲 Richard Carey教授重点论述了应当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放在一个更宏大的视野之下来思考。Richard Carey教授首先介绍了多边开发银行(MDB)在二战后的七十多年里一直在支持经济发展、消灭贫困的战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起双边关系的援助,多边开发银行能够更好地帮助贫穷国家,它们可以提供更好信息服务,更有效地监管受援国家对资金妥善使用,在受援国与多边开发银行的谈判中更少受到政治因素的干预。同时,多边模式在不稳定的国家中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分担内在风险,寻求长期发展路径,更好地使用国家体系,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援助和长期有效的财政支持预期,给受援国信心来做出长期的财政承诺。 刘海方教授在主持会议 但世界银行(WB)和其他主要地区性的多边银行被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认为太死板、过分官僚化,并被作为大股东的发达国家出于政治考虑所操纵,已经不能适应今天国际发展体系的需要。特别(例如美国的国库和国会在世界银行的运作中就能够形式否决权。)正是在这样的北京之下,在中国倡导丝绸之路的背景下,中国开始思考扩大自己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地位和权重。Richard认为中国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目的是要推动不同国家在管理和塑造多边金融体系上达成一致,以此来巩固中国在不断进步的国际发展体系中占据一个有力地位,保证中国在G20这个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上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推动人民币进入SDR篮子之中。与此同时,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OBOR)的宏大远景,希望以此触发经济和政治新的增长动力,连通亚欧非洲,打造一个全球增长新的领域,这是中国崛起后作为国际发展体系的构建者所提出的经济地理学,不同于此前世界大国的国际体系思维。 Richard将这一变化称之为“地震”,是对于整个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地震,迄今为止也明显引发了连锁反应。 以至于最近刚刚召开的杭州G20会议上,奥巴马与习近平谈话内容之一就是要严肃地讨论AIIB,讨论AIIB本身的治理和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治理贡献。有趣的是,中国的相关部门网站上有关于两人讨论的全文记录,而美国的机构却对此保持缄默。至于中国的这种全球发展哲学,与以往的西方主导的世界的不同之处,Richard认为,主要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是“国家的作用”,这曾经是华盛顿共识一直要求最小化的,而中国的模式展现了活跃的国家的主要作用;另一点,Richard认为是国有/国家企业的作用应该被重视,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环境里面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是不能够期望私营企业来勇于克服的,而这样的先期投资(特别是大规模基础设施)需要国家企业来攻克障碍,开创更适宜的投资环境,从而迎来更多的民营企业的大规模进入。这两点的主要作用,使得中国的模式与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新自由主义的模式区别开来,并且展现出来完全不同的影响。
参会师生积极讨论

随后,Richard Carey教授就讲座内容,回应了现场来自于外交学院、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南南合作学院、燕京学堂、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各家机构40多名中外师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互动。中国前驻非洲大使舒展先生、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也加入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由中心秘书长刘海方老师主持。
(中心助理刘庆龙供稿)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4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