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第二届中阿文明对话——语言文化国际研讨会”
4月26日上午10点,第二届中阿文明对话——语言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开罗比拉米萨饭店拉开了帷幕。开罗大学副校长阿宰丁·艾卜斯缇特教授、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宋爱国大使、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冬云博士、教育参赞霍文杰教授、开罗大学文学院院长穆阿塔兹教授以及来自于开罗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爱资哈尔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法鲁斯大学、科技大学的60多位中埃汉语教师和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此外,此次研讨会还从国内邀请了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先生带队的一行8人的专家代表团。国内代表团的到来为此次研讨会的举行注入了无限活力。
开罗大学副校长阿宰丁·艾卜斯缇特教授首先发表了致辞,他提到文明对话能很好地促进两国的交流,这种交流和文化文明的互动能促进两国在文化、宗教、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理解和合作。希望通过中阿文明对话收获具有建设性的理论,促进中国与埃及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地区合作的深化和扩大。
宋爱国大使则从中埃交往的历史出发,指出中埃半个世纪以来的交往史就是一部互助友好的交流史,中阿两大古老文明,在对话中相得益彰,中埃学者对彼此文化文明的研究在两个文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是新时期深化中埃友谊的积极举措,希望两国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穆阿塔兹院长则指出,中阿文明的对话有助于双方处理在文化、宗教、政治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并达成多方面的合作。中埃两大文明古国的对话尤为重要,这一交流能够有效促进双方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研讨会中,来自埃及以及国内的学者代表们分别做了精彩报告。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先生首先做了中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主题演讲,他从丝绸之路说起,对中埃交往史娓娓道来,并回顾了国际重大事件对埃及以及中埃关系的影响。
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卜杜阿齐兹教授则用流利的中文介绍了自己在向埃及介绍中国文学方面的翻译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即埃及人对中国历史不够了解,为埃及以后的翻译学科的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北京大学中文系蒋朗朗教授从北大中文系的学科设置、研究方向、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及中文系未来十年的研究规划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强调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重要。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付志明教授以阿拉伯语系为例,简要阐述了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培养,根据社会及市场需要从世界名校借鉴的发展举措以及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几位中埃专家学者的演讲让与会者受益匪浅,研讨会圆满结束。这是一场文化文明的交流盛宴,为新时期的中阿友好发展与合作指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