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1
189
1083
贾丁
9
2
1270
14.0
Normal
0
10 pt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ˇˉ―‖’”…‰′″?℃∶、。〃〉》」』】〕〗〞︶︺︾﹀﹄﹚﹜﹞!"%'),.:;?]`|}~¢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2014年11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邀请了来自南非、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四位外国非洲研究学者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话会,会议主题为“南部非洲:空间,移民、治理与转型(Southern Africa: space, migration, governance and transformation)”。本次圆桌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刘海方副教授主持。参加会议讨论的还有李安山主任,非洲中心特约研究员杨立华教授,以及来自北大、清华以及其他院校的学生、中非基金会代表以及媒体人。
![](../../images//content/2017-12/20171203203735122814.JPG)
刘海方副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分为上下两场。在上半场,首先由来自南非金山大学的Philip John Harrison教授做了题为《华人空间的形成---以南非约堡为例(The making of Chinese Diasporic space - the case of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的主题演讲。Horrison教授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图片以及大量的案例分析了华人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移民历史、现状、生存状况以及新“唐人街”的发展等。同时担任总统办公室全国计划委员会成员的Horrison教授,还通过对约翰内斯堡的城市布局、贫富状况向大家展示了华人移民的发展现状以及华人对于城市空间布局带来的改变。
![](../../images//content/2017-12/20171203203735123976.JPG)
Horrison教授在做演讲
然后,出生于南非、现在服务于美国联邦国会图书馆的研究员Norma J. Kriger博士做了题为《南非对于寻求庇护者的治理(South Africa’s Migration Management:Asylum Seekers)》的演讲。Kriger博士结合南非的避难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重点分析了南非政府进行避难体系管理的措施。最后,她指出,南非的避难体系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保护避难申请人权利的作用,反而成为了阻碍合理经济移民进入的机制。杨立华教授作为点评人做了分析和评论,指出南非应该学习其他非洲国家经验,特别是坦桑尼亚从60年代至今在这方面的贡献,认为南非官方应该在对待其他国家来的难民的心态上有所调整。
![](../../images//content/2017-12/20171203203735124060.JPG)
Kriger博士在做演讲
下半场中,来自日本的非洲研究学者MINE YOICHI(峯 陽一)教授做了题为《南非和津巴布韦的政治与公众认知(Politics and Popular Perceptions in South Africa and Zimbabwe)》的演讲。MINE教授结合社会不平等(Horizontal Inequalities)理论展开,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MINE教授讲解了南非和津巴布韦两个社会的不平等与社会冲突的关系,以及冲突预防的教训和建议。有趣的是,MINE教授自己通过一手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公众的认知与实际的政治和经济不平等之间并不是一致的,如何诠释这种差距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当然,这里也显示出来问卷调查的局限性。
![](../../images//content/2017-12/20171203203735125107.JPG)
MINE教授在做演讲
接下来,德国裔、现任职于比勒陀利亚大学的高级研究员Frank Mattheis进行了题为《车尾贴:为什么非洲的区域整合没有效法欧洲的例子(The bumper sticker: Why Africa is not following the European Model of Integration)?》的演讲。Frank Mattheis教授先对传统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然后从速度、机制设计、成员国资格、领导国、主权、驱动力和身份认同这七大变量对欧洲和非洲的区域整合进行了比较分析。李安山教授作为点评人对两位学者的观点进行了评论和提问。来自南非和刚果(金)等留学生同学也进行了现场提问和交流。
![](../../images//content/2017-12/20171203203735126214.JPG)
李安山教授在做点评
整个圆桌会议讨论气氛热烈,会后与会者进行了合影。
![](../../images//content/2017-12/20171203203735127344.JPG)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