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zhang
   
当前位置: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 中心新闻
中国学者关注日本对非合作的原因初探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2017年大会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 [] [] [] [更大]

 

一、   年会相关内容综述

20171020-22日中国非洲史研究会2017年换届大会暨“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学会会议在扬州举行,其中有三位学者的报告与中日对非合作比较、日本对非合作政策相关,表现了中国学者较为关注日本对非合作。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苗吉的报告主题为《中日对非合作比较研究》,他首先对比了中国和日本在非洲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中国占比1/5左右,而日本不到2%,可见日本在非洲的影响力与中国存在很大差距。但是日本在对非合作中存在很多优势,从长远看很有可能后来居上。他总结了目前中国学者对日非合作研究的特点,如偏向关注日本动机,而不是具体措施,比较关注中日两国在对非合作上的竞争,很少关注合作。

具体到中日两国对非合作的比较上,他指出相对于中国更加注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日本则更重视社会民生领域的投资,走“亲民”路线,例如为非洲培育传染病专家,帮助非洲国家建立全民医保系统,为年轻人和妇女创造就业机会等;在对非洲学生的培养上,中国采取的是提供政府奖学金的方式,而日本则选择为非洲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即使同为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会选择修建高速公路和大型铁路,日本则会修建村庄通往高速路的乡间小路;当中国建成大型会议中心复杂的供电系统后,日本会着手培训非洲当地人使用这样的系统;从国际合作和对外援助的人才储备上来看,日本有大批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执行一线任务专家投身到人才培训中,中国相对来说,高端人才和备用人才方面的优势不足。

总的来说,中国对非合作偏重大框架、大投资、大项目,而日本讲究小而精,以日本国内标准,在当地形成“标杆”。中国偏重政府主导,日本则有更多的民间参与,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和组织。这固然是有日本相对中国缺乏人力资源和资金的原因,但是也体现了日本在对外合作上丰富而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永蓬的报告主题为《日本对非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其对非政策新趋势》分不同时期梳理了日本对非政策的历史沿革,主要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战前后,二战前后,冷战前后,21世纪各阶段。日本开始与非洲交往始于1904-1905年日俄战争至一战结束,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地区局限在西南非洲。他概要讲述了日非关系中比较有趣的两段历史。在二战时期,非洲士兵曾被殖民宗主国强制征用,作为法西斯轴心国的日本军舰到达非洲东海岸时,非洲国家甚至感激日本,认为日本是在和英国殖民者战斗,但后来非洲国家也看清了日本殖民者的实质。另外,日本曾受邀参加1955年万隆会议,当时的亚非国家概念基本是受过殖民侵略的,因此日本将受邀视为一种冲击中国的胜利,力图在美国主使下与中国抗衡。就日本对非政策的新趋势来说,他指出,首先日本在加强对非合作平台的作用,主要是东京国际会议,另一方面是加强对非援助力度。

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张蓝月的报告主题为《中国和日本对非洲的政府合作政策与援助模式》,她通过简明清晰的列表形式对中日两国的对非合作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和分析。她重点对比了中非合作论坛和东京发展国际会议这两种机制,它们分别是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典型。相比之下,中非合作论坛鲜有国际机构参与,中非国家轮流担任主办国,而东京发展国际会议基本是在东京举行,日本为主办国,邀请了众多重要国际机构和欧美、亚洲等国参会。在会议机制上,中国的召开频率更高,为三年一届,日本自第六届会议后也修改为三年一届。此外,日本设有联合秘书处和联合监管委员会,中国则缺乏这样的机构。但是两国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共同问题,即非洲国家在相应项目落实中处于被动地位。从成果来看,东京发展国际会议至今已运行23年,但在非洲的影响力逐渐降低,逐渐被中国取代。

就中国和日本对非援助机制而言,她指出两国都包括决策、主管和执行三个层面,日本由JICA主导,中国为商务部主导,与其他部委共同协调;日本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援助信息对外公开透明,在这方面,中国尚在完善过程中,援助信息很少公开,以致引起国内外的误解;就援助方式的特点而言,中国以官方为主导,实力雄厚,日本的对外援助方式则更为多元化,善于利用本国教育优势和技术资源。但是在日本的对外援助中,始终维持着富国扶持穷国的态度,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干预非洲国家内政和人权。

综上所述,在此次中国非洲史研究年会中,学者们关于日本对非合作的研究既有对历史的关注,也包含了对现状的思考,并基于与中国的对比,总结了中国在与非洲合作中的机遇和挑战,得出日本对非合作中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二、   中国学者关注日本对非合作的原因分析

此次年会中,与会学者多表现出对日非合作的高度关注,但实际上日本对非洲援助规模和经贸关系的密切程度远不及中国。

究其原因,这首先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非洲合作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创新合作机制,完善具体落实政策。他国与非洲的合作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次会议中,学者通过对日本、印度以及欧盟等主体与非洲合作的思路和政策,拓宽了对非合作的视野。就日非合作而言,其历史悠久,且日本在国际合作和对外援助领域有着成功的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与非洲合作的问题上,当前中国与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竞争和摩擦,这既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误解和担忧的结果,也是双边矛盾的向外扩展。外交部非洲司郭海燕参赞在发言中提到非洲形势时指出,日本和印度今年都加强了对非合作,并联合提出“亚非增长走廊”计划,有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之势,值得中国警惕。

具体到日本与非洲的合作,其受关注很大程度与近年来中日两国关系的紧张状态密不可分,近年来,“钓鱼岛之争”及日本修宪等风波使两国关系降到了1972年建交以来的低谷。会上有学者提到日本在与非洲国家合作时,试图夹杂对中国不利的提案,如将南海问题纳入议题。此外,近年来,日本右翼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修改和平宪法的声音不断,而实际上日本自卫队在吉布提设立军事基地,比中国更早进行亚丁湾巡航,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实现了对宪法的一定突破。由于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和军国主义问题,且日本作为地区大国和中国的重要邻国,其在国际上的动向都会受到中国的特别关注。

(撰稿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于舒婷)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4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